国家博物馆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时间地点介绍

导语 国家博物馆又有新展览了,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11月1日开幕,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全面系统展现大运河的文化与历史。

  国家博物馆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1日开幕

  展览地点:北1、北2展厅

  2020年11月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在国博北1、北2展厅面向公众开放。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展览展期近四个月。

  展览介绍:

  【第一部分、一河千载通南北】

  大运河的开凿和改造,源于人类对水资源认识和利用的不断深化。远古传说中就有关于先民治水和开凿运河的故事。从春秋末期开凿短距离的水道邗沟开始,之后逐渐兴盛,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形成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元代定都北京后,裁弯取直,构成了纵贯南北,以大运河为中心的水上交通网。至清末逐渐堙废,大运河运行时间长达2000余年。运河的兴衰与封建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成为维系统治、稳固江山的大动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对大运河进行着修复和整治工作,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二部分、货通南北利四方】

  漕运对于北京的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八个省份每年要向北京提供300—400万石的漕粮,供皇室亲贵、官员、百姓、兵丁等食用。除了稳定供应北京粮食,还携带其他商品至京贸易。清代明确规定漕船上可以附载土宜,沿途自由贩卖,并免征税钞,返回时可增载客商,代客运输大宗货物。清代每年有6000多条漕船行运,可以想见当时运河上往返商品的数量之巨。

  【第三部分、千艘并进万夫牵】

  中国古代运河的发展,与运河漕运息息相关。漕运是中国古代政府将征收来的部分粮食,主要通过水路,将其运往都城或其他指定地点所形成的一整套管理制度。漕粮运输关系帝国命脉,意义重大。为保证漕粮运输的顺利完成,首先需要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形成从上至下的有序管理,从漕粮的征收、运输到交仓等主要环节,包括运程中漕船及夫役等一系列的管理。正是依托封建社会的高度中央集权制,实行相关的赋税制度,以及漕粮的征收制,才可能实现运河漕运的宏伟蓝图。

  【第四部分、神工当惊世界殊】

  大运河之所以能够承载中华文明的传承,成为封建王朝的命脉,重要的支撑之一就是运河工程技术的保证。大运河连续水路之长,跨越地区间自然环境差异之大,是世界任何运河无法比拟的。它的开凿、使用、管理、维护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思想和智慧,由此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水利工程,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

  【第五部分、因河而兴文化盛】

  大运河为运河沿线城镇带来了生机,成为维系这些区域发展及繁荣的动力。在经济、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文化得到了兴盛与繁荣。特别是运河地域文化的鲜明特点,以及运河沟通带来的文化融合,既异彩纷呈,又融会贯通,成就了大运河文化的璀璨与辉煌。

  》》国家博物馆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展览亮点有哪些

  》》国家博物馆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参观攻略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国家博物馆】可获国家博物馆门票预约入口、放票时间、国家博物馆展览购票入口(购票须知)、游玩指南(开放时间/最新展览/预约攻略/公交地铁路线)等。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