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圆明园清帝纳凉文化展看点

导语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与现代人相比,古人没有带电的空调、冰箱、风扇,即便是富有四海的皇帝,在艳阳的“烤验”下,也不如今天坐在冷气房间的一个小小平民来得畅快。那么,古代皇帝是如何抵挡暑热的呢?欢迎来圆明园消夏展一探究竟。

  《独有此清凉——清帝纳凉文化展》

  展览地点:圆明园遗址公园春泽斋

  开放时间

  售票时间:7:00—19:00

  开闭园时间:7:00—21:00

  门票信息

  ①大门门票:

  成人门票:10元/人次;

  半价门票:5元/人次;

  月票:每人15元/月[每月25日至31日,持本人1寸照片及月票底版(工本费0.5元)在绮春园宫门、东门售票处办理];

  ②西洋楼遗址景区(含大水法、展览馆、迷宫)

  成人门票:15元/人次;

  半价门票:5元/人次;

  ③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

  成人门票:10元/人次;

  半价门票:5元/人次;

  购票入口:点击购票

  1、清宫夏季服装:皇帝龙袍透气性佳

  清代皇帝的服装极为繁复,根据穿着用途有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等之分。根据季节则有冬夏之分。夏季服装的面料以轻薄的纱、绢材料为主,穿着时透气性好,凉爽宜人,另外还有羽缎、葛麻等质地。皇帝的夏季冠帽主要用玉草、竹丝、藤丝为原料编织而成,冠里衬着透气的纱、绸材料,行服冠上还会有遮挡风吹日晒的风帘。玉草,满语名“得勒苏草”,产于中国东北,葱翠挺拔,中空而韧,编成的凉帽,既轻巧又凉爽。

  2、冰箱冰桶

  清代宫廷还有小型储冰用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冰桶与现代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箱内一般采用导热性较弱的铅或锡为里,这样既能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延长天然冰的使用时间,又可以避免融化的冰水侵蚀木质箱体。

  这些皇家园林内还配有一些特殊的降温设备,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水木明瑟”就是一例。这种颇似现代“中央空调”原理的降温设备,其实古已有之,典籍里称它为“凉殿”或“水亭”,前者靠机械力转动风轮送风,后者则是靠水的重力形成水幕并带动室内水汽。《唐语林》里记载了唐玄宗时在大明宫内筑起凉殿,可以达到“风猎衣襟”、“座内含冻”的降温效果。圆明园内的“水木明瑟”应该也是类似的功用。

  3、清宫夏季饮食:慈禧消暑爱吃“甜碗子”

  宫廷的消夏美食除了各类瓜果,主要是茶饮和冰品。盛夏时分,全国各地的贡茶都会呈到宫内。在皇帝接见群臣、理政读书之余,或饮绿茶、或饮花茶、或饮奶子茶,既提神,又解暑。此外,炎热的夏天,清代皇帝、后妃已用上了消暑纳凉冰箱,能吃到“冰碗”。

  清宫词有“首下围林暑未蒸,九华初御转凉增。南熏殿里笙歌起,四月清和已进冰”。(《乾隆御制诗·冰窖》)“蝉噪宫槐日未斜,液池风静白荷花。满堆冰果难消暑,勤进金盘哈密瓜”(《乾隆御制诗·冰果》)等诗句,就是真实的写照。《冰果》诗注中,也有“以杂果置盘中,浸以冰块(为冰果),都中夏日宴饮必备”的说法。在《宫女谈往录》书中,宫女何氏对慈禧太后夏日在颐和园消暑有这样的叙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由此可见,清宫夏季用冰之一斑。

  交通

  1、公交线路

  到达圆明园绮春园宫门乘车线路有:331、432、498、628、664、690、696、697路等。

  到达圆明园长春园东门主要乘车线路有:432、717、982、特4路等。

  2、地铁: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B口

  》》相关链接:2019圆明园荷花节时间及活动内容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圆明园】可获北京圆明园门票预约购买入口、开放营业时间、门票价格及优惠政策、地址交通等。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