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的历史经历:关城以及八座敌楼的故事

导语 八达岭关城两边各有四座敌楼,高耸入云天,遥相呼应,甚是壮观。

  八达岭传说——关城以及八座敌楼的故事

  八达岭关城两边各有四座敌楼,高耸入云天,遥相呼应,甚是壮观。

  相传很久以前,大地一片汪洋。忽一日,有八位天神云游到现在的八达岭一带。领头的老天神抬手指了指下面烟波浩瀚的大海说:“众位,咱们云游至此,请各自指座歇息吧。”众天神听罢,点头赞同。他们各施法术,顷刻间波涛滚滚的海面上,便冒出八个砖石筑成的墩台。随之,八位天神相互对视,哈哈大笑着坐在墩台之上,这时,老天神说道:“诸位,这天有天宫,广大无比,海有龙王,霸占海底。咱们要是让龙王献出块地盘,由玉帝多赐点生灵现世,让大地山川,海洋河流的种种生灵各有分位,岂不更好!”

  众神听罢,连声叫好,即刻去找玉皇大帝去了。 后来,海水果真干了大半。天下那大片的山川沃土也跟着露了出来,玉皇大帝又赐了数不清的草木生灵点布其间。

  从此,世间有了生灵和草木。同时八位神仙坐过的墩台,也就高高的矗立在八达岭一带绿生生的山头上。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秦始皇修长城,人们按照神仙坐过的砖石形状,仿制出大量的砖头,凿出石条,筑起城墙,把原有的八座墩台连缀起来。因此,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先有八达岭上南北四楼,后有万里长城大小楼台。

  注:网络配图,仅供欣赏

  讲述:刘培智 男 汉 1955年出生 初中 延庆镇孟庄村

  搜集整理:姚二林 男 汉 1947年出生 大学延庆镇孟庄村

  本故事记录于1976年

  故事讲完了,在与小编一起欣赏现实中关城、敌楼的美景吧!

  八达岭传说|为您讲述明成祖北征的故事

  八达岭传说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朝初的一百年间,先后18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嘉峪关,全长8851.8公里的万里长城。

  明成祖北征

  燕王朱棣取代侄儿朱允文做了皇帝,年号永乐,历史上称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曾五次北征。每次北征,他都是出居庸关,过八达岭,大军浩浩荡荡。八达岭下妫川的老百姓,一见大兵往北进发,就知道是去打鞑靼与瓦剌。

  妫川的老百姓恨透了蒙古的鞑靼与瓦剌,因为他们屡屡侵犯中原,掳掠百姓,抢掠牲畜、财物,非常希望燕王去收拾他们。燕王虽然早已做了皇帝,可老百姓仍然习惯地叫他燕王。

  “燕王大军过来了,大家准备欢迎啊!”大军离村还有好几十里,村里就做好了欢迎准备。大军一到,就把准备好的茶水,绿豆汤,鸡蛋送到街上,请军兵们吃喝。每个村都是这样。当时乡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想燕王,盼燕王,燕王来了打豺狼。”豺狼就是指鞑靼与瓦剌。

  明成祖第一次北征,是在永乐八年二月(1410年)。第一天驻南口东的龙虎台,从这里往北便是居庸关。明成祖在龙虎台扎下营后,便走出营帐向北观望,只见居庸山势险峻,万壑峥嵘,暮色苍苍,雾霭蒙蒙。谷如幽龙缠绕,山似万马奔腾。为祈求山川神灵保佑,出征顺利,明成祖请来大理寺少卿朱焯做了真诚的祭祀。

  第二天,大军顺利通过居庸关,越过八达岭,在永安甸(今岔道城)扎下大营。明成祖与士卒同甘共苦,再加上百姓热烈拥护,军队的士气非常高涨。大军向北进发时,天上出现五色祥云,是个吉利的预兆。果然,大军行进途中,就得到了敌方情报,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与相国阿鲁台,因惧怕明军,已经逃跑。本雅失里西奔,阿鲁台东窜。

  明成祖得到这个消息很是高兴,有人问他为何高兴,明成祖说:“两根筷子在一起,折断它就费劲。把两根筷子分开,一根一根地折,就容易多了。”这年四月,大军进入沙漠。沙漠中没有水,只能用骆驼驮水以供军需。五月十三日,在蒙古族发祥地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本雅失里只带着七骑逃跑了。回军时,又击败相国阿鲁台,大获全胜。六月,明成祖带领大军仍过八达岭、居庸关,得胜还朝。

  明成祖第一次北征后,鞑靼势力削弱,而西方的瓦剌却渐渐强盛起来,经常骚扰大明边界,明成祖决意再次北征,以平瓦剌祸患。

  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月二十六,发山东、陕西、河南及凤阳、淮安、徐州、邳州民众十五万,为大军运送粮草。居庸关、八达岭这条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上,运粮草大车、驴驮一连数日,昼夜不断。准备好充足的粮草,当年夏,明成祖亲率五十万大军,仍是出居庸关,过八达岭,开赴塞北。六月初三,双方打了一仗,明军击败了瓦剌兵。初七,瓦剌首领马哈木率众来攻,又被明军打败,一直追到土刺河(在今蒙古乌兰巴托),马哈木连夜逃走。明成祖下令班师。回军途中,明成祖曾驻跸今延庆的团山。当时,延庆一带荒无人烟。明成祖看到妫川盆地土地肥沃,又具有军事价值,决定重建州治。回朝后,便命原礼部尚书赵羾前往,领导设立隆庆州。

  明成祖第二次北征后,有八年多,边境太平。明朝集中精力整顿漕运,建设北京。这八年中,瓦剌势力渐衰,鞑靼阿鲁台重又兴起,经常扰掠边界,明成祖决定第三次北征鞑靼。

  大兵未动,粮草先行,永乐二十年(1422年)二月十八日,明成祖命英国公张辅,隆平侯张信,兵部尚书李庆督运北征军饷,前后共用驴三十四万头、车十一万多辆、赶车民夫二十三万多人,运粮三十七万石,分别储在塞北各地。运输大队仍走的是居庸关、八达岭。这次北征,朝廷有些争议,多数大臣不同意,原因是这些年营建北京城,疏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不少国家库银,再加上各地灾荒,百姓负担已很沉重。若再出征,恐怕百姓难以支撑。这些意见主要是兵部尚书方宾和户部尚书夏原吉提的,意思很明显,即反对出征。明成祖又征求工部尚书吴中意见,工部尚书说的和他俩一样。明成祖大怒,将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一起下狱,兵部尚书方宾感到恐惧,自缢而亡。

  明成祖下决心,这次出征一定要取得成功。当年三月二十日,明军大队人马出发,二十一日晚驻八达岭西的榆林驿。阿鲁台得到明成祖兴师动众御驾亲征的情报,吓得仓惶北逃。明军众将准备追击,被明成祖拦住了。明成祖说:“阿鲁台就好比是草原上的鹰,追他是追不到的。且等青草长足了,战马养壮了,出其不意,直捣他的巢穴。”

  此后明军虽步步北进,阿鲁台始终避免交战。到七月底,明军只好收集阿鲁台丢弃的牛羊、驼、马,然后班师。

  第二年即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明成祖又亲征阿鲁台,二十九日驻跸宣府。得到情报说阿鲁台被瓦剌打败,部众溃散,于是不再前进。十一月班师,在居庸关南口东的龙虎台大宴文武群臣。

  几个月后,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初七,阿鲁台兵犯大同、开平,明成祖想,阿鲁台不灭,总是我大明祸患。决定第五次北征。这次调集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和西宁、巩昌、洮州等各卫兵,于三月份汇集北京,四月初四至居庸关,疾行一日至榆林(八达岭西二十里),五月至开平(今内蒙多伦),六月,前锋至答兰纳木儿河,仍不见敌人。明成祖命英国公张辅搜寻山谷三百里,一无所得。此时因粮食已经吃光,只得班师。

  途中,明成祖因劳累过度,在开平城西榆木川突然发病,虽经太医百般医治,仍未见效,明成祖于班师途中病故,享年六十五岁。大臣们商议,因六军在外,秘而不宣,熔锡为棺入殓,驮在龙辇上。所到之处,早晚供奉饮食和往常一样。八月十七日到雕鹗(今赤城县南),皇太孙朱瞻基到军中正式发丧,遗体经居庸关运回到北京。可以说,这位戎马一生的皇帝是连续五次北征累死的。

  (来源:《八达岭传说》搜集整理 孟广臣 宋国熹)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