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上峪村地址及交通指南(图)

导语 走京承高速过密云18公里,群山环抱中有一座古色古香、明代遗留的城堡。北面依山而筑,城门南向而开,东西两侧的山脊之上有蜿蜒的长城与古堡相连,又有一条小河自古堡的西南环绕而过,山青青、水清清、古树青青。这里住着百十户人家,不荒凉也不喧闹。这里就是密云上峪村。

  长城古堡——上峪村

  上峪村地址: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上峪村

上峪村地理位置示意图

  交通指南:

  公交:乘坐980 快,在密云西大桥站下车,步行至密云西大桥加油站;再乘坐密20 路( 或密27 路、密21 路、 密19路支线、密19 路、密51 路、密24 路、密云28 路),在庄头峪站下车步行至上峪村。

  自驾:京密路—京沈路—京承高速公路—京密路到终点。

  走京承高速过密云18公里,群山环抱中有一座古色古香、明代遗留的城堡。北面依山而筑,城门南向而开,东西两侧的山脊之上有蜿蜒的长城与古堡相连,又有一条小河自古堡的西南环绕而过,山青青、水清清、古树青青。这里住着百十户人家,不荒凉也不喧闹。

  走进上峪城堡,不由得就想闲下来、住下来,养眼、养肺,养心、养性。74岁的丛芳林老先生坐在700年枝繁叶茂的老榆树下,满头白发一丝不苟,对上峪的古寺民居、山水人物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根据《密云县地名志》记载,上峪城堡“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补修于万历年间”。《明史• 兵制》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其时,明王朝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称“九边”、 或者“九镇”,镇下设路、卫、所、堡。其中,蓟镇负责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一千二百里的长城防务。在密云县境内,墙子路、曹家路、古北路和石塘路,统称隶属于蓟镇的“边城四路”。其中,石塘路治下白马关长城段,统御一百五十里边城、十一座关寨,冯家峪关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关寨之一。

  冯家峪长城南北走向,位于长城东不足一公里的上峪城堡属于关内。上峪城堡总面积21025平方米,格局不大。然而,丛芳林仰望着高高的城墙说,“他于近年转遍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长城古堡,上峪城堡属于其中最坚固的一座。

  看,一尺二寸的大石条从城墙地基一路砌上去,砌了十三层五米多高,再往上是巨大的城砖,虽然城墙顶部也有残破,但此城之坚一看便了然于目了。”上峪城堡只有一座城门,却有内外两道大门,两道大门之间又有一道铁闸。据考证,明代的上峪城堡用于驻兵屯粮、屯积军饷。如此固若金汤的城堡,其建筑经营自然大费周章,然而同行的丛芳林却说,“清朝初年他的祖上由山东蓬莱迁至密云,出钱买下了整座上峪城堡,成了上峪村最早的村民。曾经的邦之藩篱、国之锁钥,至此变成了村庄。”清人邓士友编著的《国朝要典》记载,洪武初年,朱元璋命刘伯温预测大明国运。“伯温卜之曰,遇顺而止。”后来果然是顺治入关,清起明灭,上峪城堡遂与整个庞大的、多层次的长城防御体系一同“军转民”了。再之后,康熙皇帝发誓不修长城。他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道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于修筑长城之事,康熙皇帝确有真知灼见。

  当然,在丛芳林老人眼里,上峪城堡从来都是最好的。他还记得小时候,古堡有专人负责开关城门:每天早上开门,一村人随意出入;晚上关门,城门一关,大闸一下,连梦里都是安生的。他们又在城门楼上修了一座关帝庙,让英雄盖世、义薄云天的关老爷为城堡加一重安全的保障;他们又修了一座娘娘庙,供奉正宫娘娘、眼宫娘娘和送子娘娘,期望上峪村从此就安全无虞、人丁兴旺、子孙绵延。

  上峪村有一座观景台。登上观景台,可见长城起伏,群山环绕。峰峦叠嶂于秋日的午后呈现丰富而且浓酽的色彩,看着如同巨大的油画。占地7.6平方公里的上峪村,林木覆盖率达到80%,可谓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植被丰茂、鸟语花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500多口人的村庄,老房子依然占着半数,徜徉其间,颇有韵味。

  据丛芳林老人介绍,上峪城堡2000年被确定为密云县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北京林业考古队来过上峪古堡,他们认为上峪村口的古槐是汉槐,并将其定为北京的槐树之王。不管古槐其年几许,老树的灵性在上峪村被普遍认同。因为该槐树是棵长荚的槐树,上峪村便认定其为女性,所以有人认干娘,有人叫奶奶,有人为其烧香,有人给其披红,写着许多美好愿望的红色飘带系在苍老的树枝上,于秋风中格外醒目。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