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角楼真的是按照蝈蝈笼设计的吗?

导语 关于北京故宫角楼的历史,有这么一个故事,说设计师见到了蝈蝈笼而有了角楼的设计灵感,然而故宫角楼真的是按照蝈蝈笼设计的吗?蝈蝈笼角楼咱们叫对了吗?下面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故宫角楼真的是按照蝈蝈笼设计的吗?

  北京紫禁城角楼简介:

  北京紫禁城角楼,轮廓优美,造型秀丽,尤其从碧波荡漾的水中观赏其倒影,颇有仙宫楼阁的景象。 紫禁城角楼是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屋顶有三层,上层是纵横搭交的欧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庞殿组合而成,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中层采用“勾连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厦的歇山顶环拱中心的屋顶,犹如众星拱月。下层檐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5个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使人惊奇,赞叹与敬仰。

  角楼地理位置示意图:

  关于角楼的故事:设计灵感来源于蝈蝈笼

  故宫有四个城角,在每一个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得十分引入注目。

  因为北京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做燕王时候的地方,他在南京做了皇帝以后,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宫。朱棣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命他做这个管工大臣。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儿琢磨法子。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式,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卖蝈蝈的一声声地吆喝。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另一个木匠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这个笼子,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看,可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好奇地数着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一遍又一遍,很多人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搂。

  高大上的故宫角楼真的是按照蝈蝈笼子设计的吗?网友说法:

  ——来自新浪博客 @桃李园-辽阳老赵

  人们常用繁文缛节这个词来形容“礼仪”,为什么礼仪要做得很繁缛呢?这是因为繁缛代表很虔诚。在紫禁城的四个角各有一座角楼,它与城垣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每座角楼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别致的造型使人惊奇的同时更让人捉摸不透。关于角楼的建造有一个传说,当时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要求管工大臣在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与众不同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管工大臣就把所有建筑工头、木匠们都叫来,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设计好角楼。正当大伙发愁的时候,有一位木匠师傅见到一位卖蝈蝈的老人走街串巷叫卖,就买了一个蝈蝈笼子来解闷,没想到精巧的蝈蝈笼子,不多不少恰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据说那位老人就是鲁班显圣。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角楼的建筑组合与蝈蝈笼子是截然不同的,角楼是一个建筑主体外围四周附建更多的几何体,最终形成雍容华贵的造型,而蝈蝈笼子无论造型再复杂,展开后也只是一个平面。古代的建筑工匠很早就懂得了用基本的几何造型互相叠加形成复杂的造型,把各种三角形、立方体相互穿插、相互叠加,组合成形态各异的建筑。古代美学家认为,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强调:“原始的体形是美的体形,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地辨认。”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这种建筑审美法则都是同样的。西方的东正教教堂,都有巨大的穹窿屋顶,高度可以达到几十米。例如土耳其索菲亚大教堂原为拜占庭帝国的宫廷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穹隆圆顶直径33米,顶部离地55米,被誉为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如此之高的穹隆顶会在底部产生很大的水平推力,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建筑师在大穹隆顶底部又设计了小的穹隆圆顶,在每个小圆顶下面又连接更小的圆顶,将穹隆顶的最大推力分散到四周的结构上。

  这座教堂被后人誉为“东方与西方的结合”,原因之一就是采用了与紫禁城角楼相同的建筑组合方式。而西方其他的教堂,譬如巴黎圣母院,为了克服穹隆顶的水平推力,采用了“飞扶壁”的建筑结构,“飞扶壁”这种形式是西方教堂建筑特有的。同样,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也有大穹隆顶,在穹隆顶的四周要么围着四个小的穹隆顶,要么建有拜克楼,这种设计也是为了抵消中间穹隆顶的推力而设计的,同时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如今,建筑设计院使用的“草图大师”软件,其操作程序的构建,依然沿用了几千年前古人的建筑组合规则。

  游客游记及图片: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话说明朝称永乐大帝那家伙,夜里梦见一座漂亮的角楼,梦醒立马紧急开会,口述梦境楼图,并下令9天之内完成设计,否则工匠便要掉脑壳。工匠们九日里度日如年,眼看就要洗白,有匠人回家留遗书,遇一老头手提个精巧的蝈蝈笼走过,该笼有9梁18柱72脊,匠人灵机一动按这个蝈蝈笼设计了角楼,从此留下了这般佳话和奇美楼阁,这就是猴年春节我认真打望的故宫角楼,也是紫禁城的标志。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