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元宵节展览展出活动推荐(更新中)

导语 对于一些游客来说,不想去太吵闹的地方,博物馆里的展览展出应该是元宵节最好的去处了,这里安静,既可以补上春节没有看展的遗憾,又可以与家人朋友过一个好元宵,何乐不为!

  博物馆里过元宵——《大圣来也》猴年展

  展览时间:2016年2月2日-3月13日

  开馆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M厅

  展览类型:免费

  展出介绍:

  2016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大圣来也》展,是首都博物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的第九个展览。展期从2016年2月2日至2016年3月13日,通过43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12幅上世纪50-80年代的“西游记”经典新年画,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介绍猴的典故,解释猴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这项传统展览,传达首都博物馆对广大观众的美好祝愿。

  《大圣来也》展厅

  说起猴,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作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艺术形象,齐天大圣以猴子为原型,还原了孙悟空敏捷好动的动物性格;西行途中,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七情六欲,被胡适推崇,并称赞《西游记》是一部具有“人的意味”的神话;故事最终,孙悟空保唐僧取经成功,自身也得道成佛,保一方平安。猴性、神性、人性成就了孙悟空的经典。纵观中国传统的猴文化,同样也是按照这样一种脉络发展延伸。中国各种描绘猴的器物、工艺品,以猴为主角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不仅展现了猴的自然属性,对人所赋予猴的神性及人性都作了丰富的刻画。《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展就以猴性、神性、人性为线索和主题,来展示中国精彩而有趣的猴文化。

  《大圣来也》展厅

  《大圣来也》展厅

  根据主题,内容整体按照“猴性—神性—人性”分为三部分。

  第一单元,猴性——机智多变与人善。猿猴作为自然界中的灵物,聪慧机灵,顽皮可爱,古往今来,工匠们抓住猿猴的这些特点,刻画的细致入微,活灵活现。从一只猴子到数只群猴,众猴百态,让人忍俊不禁。展览通过古今器物中的“猴样”,从导引术中的“沐候(猴)灌”到五禽戏、猴拳,戏猿与猴戏,玩具中的猴等几块内容来展现猴的各种萌态。

  石猴形饰件 新石器时代

  北京市平谷区上宅文化出土

  第二单元,神性——位列仙班献福寿。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孕育出一个又一个被神化的猿猴形象。佛教中,与猴有关的传说故事和佛本生故事,被描绘在今天新疆境内的各个佛教石窟壁画中;受观世音菩萨化身猕猴与罗刹女结合,形成藏族传说的影响,藏传佛教对猕猴犹如神一样膜拜;道教中,桃子与猴,珠联璧合的一对,常常被作为长生福寿的象征;早于明代小说《西游记》的敦煌壁画中关于唐僧取经故事的描绘,衍生出了当代对孙悟空原型的各种推测和研究。本单元通过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北京特有的“摸猴”习俗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来介绍宗教和民间对猴的各种信仰。

  猕猴 明代

  第三单元,人性——仁让孝慈比君德。在文人看来,这些远离尘世、在山林间自在生活的猿猴,犹如人隐居世外的怡然状态。猿猴身居山林不为事事之争也被演绎为儒家提倡的“君子之性”。而幼猿恋母的动物本能更被作为孝道而倍加推崇。所以,这一部分主要以书画作品、文玩用品等实物来展现学者士子眼中的猿猴形象。展览三部分内容对中国猴文化进行了整体梳理,挖掘了诸多鲜为人知的猴文化。

  猴 现代 刘继卣

  展览内容之外,首都博物馆的设计人员遵从展览的主题,为广大观众奉上了一个灵动活泼的形式风格。猴给人的印象就是机敏可爱,不同于往年单一的红色,此次展览整体以金色和红色两种色调为主,配合灰色的过渡色,将年的喜庆与生肖猴的灵动表现的淋漓尽致。装饰元素中大量水墨画中猴形象的剪影和戏曲脸谱中猴面部特写造型的运用,正好符合猴好动的特性和猴子与人无异的各种表情的形象,完全传达了展览所要表现的猴性与人性的主题。与此同时,展览别出心裁的按照戏曲脸谱的猴脸造像来规划整个展览的分区和展线,从展览形式的角度对猴文化进行了另一种方式的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博物馆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是首都博物馆为广大北京观众在过年期间奉上的一道文化大餐。阳历2016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农历新年的脚步却在渐渐走进。春意即将洒满大地之际,十二生肖中的猴子踏着五彩祥云,为人们献上祝福。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