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逛胡同去哪比较好 这十二条胡同你都走过吗

导语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想要了解北京文化,就可以在胡同里寻找到答案,但是北京胡同那么多,逛胡同到底要选择哪里呢?看看小编的推荐吧!

  7、府学胡同

  位于东城区西北部

  明朝属教忠坊,称府学胡同,因顺天府学设在此胡同而得名。顺天府学的前身是元代的报恩寺。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府学胡同长五六百米,西至交道口南大街,南与中剪子巷相通,北与北剪子巷、文丞相胡同相通。府学胡同在明清两朝是北京士子进修、学习、考试的地方。据《顺天府志》记载,顺天府学的西部是学宫和孔庙,东部是文丞相祠,再东为文昌祠。府学的东西两侧建有育贤坊,现存部分殿宇。府学胡同是东城区一条重要街巷,保存了许多文物旧迹。顺天府学旧址,现为一所小学;文丞相祠对面马路南侧就是崇祯皇帝的贵妃田秀英的娘家“天春园”旧址,现为北京市文物局。这里据传吴三桂和陈圆圆还演绎过传奇的人生大戏和悲壮哀婉的爱情故事。

  8、砖塔胡同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西四南大街

  砖塔胡同因胡同东口有一座八角七重檐的青灰色砖塔而得名,早在元朝时已形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市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它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

  砖塔胡同长700多米,东邻西四南大街,西接太平桥大街。从砖塔脚下进胡同,两侧除了民国时代的三合院、四合院,几所很有气派的大宅,也有五十年代的红砖灰瓦顶宿舍楼,六、七十年代的简易楼,八十年代的商用楼。这里大小勾阑瓦舍林立,演出时人声鼎沸、锣鼓喧天。近代史上,有若干名人曾在砖塔胡同居住过,如鲁迅、张恨水等。如今的砖塔胡同早已拆得不见原貌了,唯有胡同得名之源的“万松老人塔”经过历代修葺得以保存。

  9、烟袋斜街

  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

  元代,烟袋斜街称“打鱼厅斜街",清乾隆年间这条胡同被称为“鼓楼斜街”,到了清末改称“烟袋斜街”,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为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

  烟袋斜街长约400米,从胡同的东口可通向地安门外大街,西口则守着银锭桥头,此桥连接后海与前海,站在桥上可直望西山。“银锭观山”还是燕京小八景之一。这里是当年摄政王载沣进京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曾发生过汪精卫在桥下埋炸弹欲谋刺载沣之事,就发在这里。

  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10、琉璃厂

  位于北京和平门外

  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也因此才有了琉璃厂之名,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琉璃厂全长约800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到了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一条文化街。

  现在的琉璃厂分为琉璃厂东街和琉璃厂西街,中间以南新华街为界。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大多数外国人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

  11、东交民巷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东交民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诞生于13世纪末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的那个时期,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当时,江南的粮食通过大运河运抵元大都,就在这里卸放,这条小巷就被称为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东交民巷在旧中国时为使馆区,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这条胡同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特别到了近代,更与旧中国屈辱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回忆。如今,众多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取代低矮破旧的瓦房,整条街的风貌已找不到当初的模样。

  12、西交民巷

  位于北京西城区南部

  明代时称西江米巷,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西交民巷,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末民初时期,这条街上曾开设过数十家银行。

  西交民巷全长1000余米,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1905年,清政府在西交民巷成立了“户部银行”,后更名为大清银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此外,这里当时还有大名鼎鼎的大陆银行、保商银行、中央银行等中国人自己办的银行。

  如今,西交民巷的银行老楼相继被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那座座老楼门前镶嵌的汉白玉文物保护标志,仍在提示着人们:古老的西交民巷,是一条有百年历史的银行老街。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