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公里数计算查询及北京地铁涨价时间

导语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每天坐地铁需要花费多少钱,还是很容易算得出来的,根本就不需要计算器。这次涨价,意味着北京2元坐地铁将会成为历史。其实,北京地铁公交涨价,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交通成本不停上涨。

北京地铁涨价计算器如下:

起始站

-

选择车站
终点站

-

选择车站
开始查询 请输入您的起点和终点
  • 涨价后票价
  • 2014年12月28日起正式调价

  11月27日,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最终方案发布,预料中,地铁涨价了。涨价方案中显示,6公里(含)内3元;6-12公里(含)4元;12-22公里(含)5元;22-32公里(含)6元;32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公里。

  北京地铁价格调整方案公布

  北京地铁2元时代结束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每天坐地铁需要花费多少钱,还是很容易算得出来的,根本就不需要计算器。这次涨价,意味着北京2元坐地铁将会成为历史。其实,北京地铁公交涨价,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交通成本不停上涨。

  但是,有人说,地铁拥挤,公交车更拥挤,老百姓要上班总不能走着去,所以价格不是决定因素,交通运力不足的问题不解决其他方法都是白搭。所以,对于这次北京地铁涨价的作用并不看好。

  “网页弹出调价方案,整个办公室一阵骚动……” 《北京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方案》一经公布,立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靴子终于抛出,落地还要等到28日,而在此之前,每个人的意见都可能会影响最终方案的确定与完善。

  通勤族

  两种方案差不多,交通费用多一倍

  公共交通调价,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每天公交出行的通勤族,计算过自己未来出行费用的变化之后,人们各有想法——

  黄彬(通勤族,乘车路线:地铁蒲黄榆—西二旗)

  ■算账:我的通勤单程34公里左右,涨价后按方案一,通勤日每天多支出8元,一个月就要多增加176元左右;加上优惠,一个月大约220元。按方案二,通勤日每天多支出10元,一个月要多增加220元;打折以后,一个月大约217元。

  两种方案差别不大,相比之前的一个月120元,几乎翻倍了。因为我平时出门主要坐地铁,算下来,一年的出行开支要增加1500元以上。

  ■遗憾:低“起步价”无法分流短途乘客

  现在的票价不算高,但对通勤刚需的人优惠不明显,比如我刷卡到150元的时候,是优惠10元,整体算实际的折扣率大概只是9.3折啊!既然好容易涨一次价,除了弥补亏损,多少也应该发挥点儿调节作用;不如把基本票价涨高一点,对通勤市民的优惠力度调大一点,把非刚需挤出一部分,现在的“起步价”水准显然不能挤出短途乘客。

  高枫(通勤族,乘车路线:地铁果园—朝阳门)

  ■算账:现在这两种方案都是按公里算,我从家到公司21公里。第一种方案单程6元,每天12元。第9个工作日开始超过100可以打8折,第15个工作日开始超过150可以打5折,一个月22个工作日差不多将近200元钱;第二种方案单程5元,第11天开始单程打折成4元,第17天开始单程就是2.5元,一个月算下来将近180元。比起原来的上班交通费用,多了一倍有余。

  ■遗憾:调价方案没有涉及“错峰”

  我个人不觉得涨价会造成什么负担,就是以后去哪可能需要先查查公里数,比较麻烦;这我也能理解,5号线一站短短的,八通线、大兴线、13号线一站就很长,按站数算不如按公里算公平。但提价有点“欺负”非常住市民了,比如亲戚、同学来北京,带他们去个颐和园、清华北大之类的地方玩……那费用太贵我不敢想。

  对于我这种地铁刚需族,距离远,每天又在高峰期出行的,比起按站收费我当时就比较倾向高峰期间涨价。因为反正我到哪儿都不是特别近,如果周末出去玩好歹还能便宜点儿。而且如果高峰期涨得太贵,我也可以提前进地铁错峰。

  众议

  公交都涨价了,地铁还不收包钱?

  “linda柚子茶”(地铁2号线常客):地铁居然还不收包钱,地铁公司为什么永远都不考虑这个问题呢?进出火车站的人好多带不止一个大包,在地铁里铺开,还有人坐在上面,一个包能占掉三个人的位置。这次的调价方案也完全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吧?公交票价最高5块钱,同一个里程数的地铁票价是7块钱,但是地铁不收包钱,公交收,那带大包的人坐地铁比坐公交还便宜……

  取消一票制,就该限制停留时间

  王跃刚(在北京生活过四年,现居广州):不知道是不是方案没定下来,相关细节没公布,如果北京地铁取消了原来的一票制,那就应该限制乘客同站进出和在付费区的停留时间,否则,对地铁里乞讨卖艺、发小广告的人起不到约束的作用。他们完全可以买个最短里程的票,在里面待一天,再从原来的站或者附近站出去,丝毫不受影响。广州地铁就对付费区的停留时间有限制,这样能减少一部分这些人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地铁环境也能好一点。

  建言

  设区间票、通勤票优惠上班族

  张国华(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院院长):现在两种方案都是按公里数计价,我认为跟站数计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北京市郊快线大概3至5公里一站,地铁线路有的站远些1.2公里,有的近些,七八百米,总体来说大概是一公里左右一个站。根据统计,人们轨道交通出行以8至10公里为主,就是8至10站的人最多。

  这次拿出的两个方案,是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应该说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我认为还是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对通勤人员的优惠。之前“高峰提价”也曾是可能的方案之一,但因为对高峰期间出行的上下班人群多收钱,和强调对上下班通勤人员优惠之间存在矛盾,没有道理,最后没有采用这个方案。

  二是靠月消费的累计金额给予折扣,很难分清楚通勤出行。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对通勤出行人员进行优惠是基本原则。如何识别上班族,国外发达城市在地铁通勤卡方面有成功的例子,把城市分成几个区,买某两个区之间的票,可以分为日票、周票、月票、季票甚至年票,时间越长越便宜。我们今后应该考虑这种区间票、通勤票,比如回龙观地区到中关村地区的上班族很多,可以把这两个地区的月票打折优惠,并且优惠程度应该更高。

  三是地铁票价提升了,地铁运营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如何相应提高,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措施如何建立。现在人们选择地铁出行,有50%以上时间不在轨道车辆上,在中间等车、长时间的换乘以及最后“一公里”的接驳上。高峰之外,有些线路的发车时间达到4至8分钟甚至10分钟,导致车厢拥挤程度不亚于高峰期。香港地铁高峰期1分半一辆车,平峰时也在3分钟一辆车。

  还有出了运营事故怎么对乘客补偿?比如地铁运营延误,香港地铁如果预定2分钟到达,结果延误成5分钟,政府是会对地铁罚款的,用于补偿乘客。我们的票价如果最高能达到10元,服务水平有没有10元?这是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地铁运营公司最大的挑战。

  一卡通非实名,累计优惠有漏洞

  段进宇(清华规划院副总规划师、交通所所长):在国际上,地铁票很少用公里来计价,一般是用站,更“讲究”的按区域进行票价划分。公里计价通常在公路上才这么算,因为地铁成本跟“站”的关系要比跟“里程”的关系大得多。地铁站需要很大的空间和各种设备,与站台的运营维护相比,轨道就是白菜价了。

  作为特大城市,北京的公共交通费用不会一成不变,经常调整是应该的。从我个人角度估计,按公里计价可能是考虑到以后还要弄市郊铁路,每一站之间的距离会比较长,到时候不用再出另一套计价方案,直接按这个来就行。

  对于刷卡累积优惠的措施我觉得有点问题,现在的一卡通不是实名制的,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票,一张票也可以给好几个人用,票和人并非一一对应。中国人脑筋一向活络,不排除想出办法来享受折扣。若想严格实行这种优惠政策,那要给大家都换一遍实名制的新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北京公交地铁12月28日起涨价,地铁起步3元坐6公里,公交起步2元坐10公里,超出部分按里程计费。再也不能2元随便坐了,靠公共交通出行的你,准备好省钱攻略了吗?这里有几个,刚好还剩一个月,您不妨先试用一下。别忘了告诉小伙伴们。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