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饭碗还是要价值?考上公务员一劳永逸?
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壮观情形,正出现在公务员考试中。10年前未必受欢迎的公务员,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职业首选。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网上报名工作刚刚结束。人事部权威数据显示,共有54万余人通过网络提交了报名材料,有31万余人通过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3∶1,再创历史新高。
作为眼下最为“吃香”的职业,公务员的优势显而易见。
工作稳定。相比于每年数十万的报考人数,近8年来(1996年~2004年),我国辞退的公务员人数不足两万人。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公务员年辞退率约0.05%。另有3.5万多人主动辞去公务员职位,粗略估算,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这是一个远低于其他行业的数字。
良好的福利待遇。尽管公务员接连几次的大幅加薪屡遭诟病,但是,提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却是公务员改革的必由之路。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也都力所能及地保证公务员的各方面待遇,以便吸引人才。高工资,带薪年假,医疗、住房补贴,乃至各地逐渐推行的公务员车补等等,都成为公务员这一职业诱人的地方。
潜在的利益诱惑。公务员职位所能带来的潜在权益诱惑,在公务员报考的职位选择中可见一斑。此次公务员招考,国家人事部人事教育司只招收一名科员,报考者竟有1479人。此外,报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好”单位的人数,也远远超过计划录用人数的几十甚至上百倍。而另外一些单位则“门前冷落鞍马稀”,陕西测绘局、江苏省地震局等仅有几人报考,未达到报名的规定人数,湖南省气象局根本无人问津。
人们在争捧“金饭碗”之时,往往忽略了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提供公务服务的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这恐怕是公众对公务员工作满意度不高的根本原因。
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对从业者的个人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要求,比如管理公共事件的能力,服务大众的意识和职业操守,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法规政策的了解与掌握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并非目前学校教育所提供的课程内容。为保证公务员的基本从业素质,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中设有行政职业能力考核,但纸面上的测试,往往跟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关系不大。由于考试的存在,报考者多用功于卷面,通过考试成事大吉。殊不知,职业素养的学习,远非一时一日的应试之功。任何一份从业经历,其实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谁好谁坏,孰优孰劣,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见分晓。
职业生涯的成长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为培养高级公共事务管理人才,我国高校从2001年起开设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但报考人数从首届招生时的12000人下降到去年的6000人。一项调查显示,仅有不到30%的学员对MPA教育持乐观态度。除了目前MPA教育自身存在的弱点之外,MPA遭冷遇的现状也说明,任何一项学历(学位)教育,能够提供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有限,真正有用的,可能还是那句老话:边学边干
公务员也好,其他职业也罢,给从业者提供的其实都是一个职业的起点。一个人对职业的满意度,不仅在于他从事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更在于他从这份职业中获得了什么。广州市团校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最新一项有关青年就业的调查表明,近四成的广州青年对当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甚满意。因为除了“收入好”等物质层面的标准外,现在的青年人已经越来越看重“学以致用”和“对社会有贡献”等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
尽管在此次调查中,公务员的职业满意度相对较高,但依然有不少人在端着“金饭碗”之时,感觉前途渺茫。“从坐进办公室起开始抄抄写写,一晃5年还是抄抄写写,难道就这样在公文堆里过一辈子?”笔者的一位当年力战群雄跻身公务员队伍的朋友如今时时抱怨。
别说人心永不知足。如果一份职业无法给一个人带来成就感,它将永远是一个“饭碗”,而非一项事业。人在从事一份职业之时,最终的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你现在所从事的职业,仅仅是一个工作,还是你未来的理想与前途所系?它能带给你什么?你自己又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应对这份工作?将通过怎样的学习手段使之成为自我实现的平台?这是职场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够一劳永逸。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使得未来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变数”,每个人不得不为将来未雨绸缪。(冯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