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师父好看吗?影评:武行有了烟火气

导语 《师父》的打斗场面密集而凌厉,话说到哪儿,动作就跟到哪儿,前两部片子常见的生涩和冷场这两个毛病被治好了一大半。

  《师父》终极海报

  风间隼/文

  《师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新。

  算起来,《师父》是徐浩峰的第三部武侠电影。尽管他称自己的作品是“武行电影”,那也不妨碍我们把它归入武侠电影的一个流派。毕竟将近百年的武侠传统在那里,他再怎么看不惯“春晚风格和泼皮贱相”,该致敬的致敬,该引用的引用,该傍的靠山,他还是一个也不会落下。

  比起《倭寇的踪迹》和《箭士柳白猿》,徐浩峰的这部新作更为圆熟,更富观赏性。《倭寇的踪迹》是一部充满实验精神的武侠片,一开场,镜头就把打斗撇在了一边,让观众对着一池残荷旁听“吼吼哈嘿”,好不清高。结尾两位高人一授一受,据说已经完成了一次生死对决。这些让外行人莫名其妙的场面,如同《一代宗师》里赵本山通过点烟识出了梁朝伟的“大才”一样,都是违反大众审美的。但处女作重在表达自我,无可厚非。

  《师父》的打斗场面密集而凌厉,话说到哪儿,动作就跟到哪儿,前两部片子常见的生涩和冷场这两个毛病被治好了一大半。原作中一刀结果了林副官,已经是高潮,电影里加入了长长的一段追逐和巷战,更符合观众的期待。同样,偕师娘“坐看重围”的长棍打斗,也是原作中没有的。

  巷战之中的三尖两刃刀

  可以把徐浩峰的作品当做一个系列来看,每一部都有自己的特点。他编剧的《一代宗师》讲八卦掌南下广东,咏春拳传遍世界。《师父》则是讲咏春北上,挑战天津武术界的故事。从器械来讲,《一代宗师》讲拳,《倭寇的踪迹》论剑,《箭士柳白猿》展现箭术和长枪,到了《师父》,主角则是刀。咏春拳的八斩刀和日月乾坤刀挑战北方武术界的刀,一条长巷,从观众熟悉的三尖两刃刀、刁钻古怪的子午鸳鸯钺到气壮如山的战身刀,各有各的巧妙。恍惚间,观众仿佛梦回刘家良上个世纪的经典《十八般兵器》,还有《武馆》里的那条长巷。

  至于《道士下山》,徐浩峰的沉默已经可以说明一切。

  中国的武侠片拍了几十年,已经变成了一套僵死的八股。各种类型的电影都在挪用、戏仿它的桥段,而武侠片的核心——动作场面——却陷入了二十年如一日的死局。我一直认为,武侠电影要突破既有的窠臼,只能寄希望于真正的北方武术登上大银幕。道理很简单,传统的香港功夫片的动作元素和语汇,都是由日本剑戟片和南派武师奠定的,虽然有京剧武行的参与,也有李连杰这个武术冠军南下的先例,但套路居多,真正能以实战引人入胜的那一部分,还是以洪拳和咏春为代表的广东武术风格。南方的战阵规模小,不常用马,所以动作格局不出民间私斗的范畴。一旦拍到真正的战斗场面,南方北上的名武指统统露怯,什么《忠烈杨家将》、《江山美人》,各种顶盔贯甲满天飞,惨不忍睹。中国电影要还原历史上的战阵场面,非仰赖北方武术不可。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父》得了金马奖,不但是徐浩峰的胜利,也是北派武术指导的胜利,象征着武侠电影新时代的来临。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