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全国放假日北京周边红色旅游路线推荐

导语 9月3日是全国放假为了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北京的小伙伴当然是去红色旅游景点旅游啦。

  7、焦庄户

  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现属龙湾屯镇。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焦庄户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利用地道、地雷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由于战绩卓著,顺义县人民政府于1947年10月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锦旗,并把它插在18米高的民兵指挥楼上。

  纪念馆参观的内容有:一。参观地道遗址;二。看地道战电影;三、听抗战时期儿童团员焦志斌同志讲焦庄户村的战斗历史;四。吃“抗战饭”;五。看“地对空导弹基地”;六。秋季可以亲自采摘苹果活动。

  1991年纪念馆被顺义县教育局命名为“顺义县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中心”;1994年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 年国家六部委又定为百家“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北京四中、广渠门中学、景山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牛栏山中学、杨镇中学等20多所学校,定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挥瞭望楼顶上。

  8、卢沟桥

  卢沟桥(Lugou Bridge) 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经没有水了。卢沟桥全长267米,宽 7、6米,最宽处可达9、5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谜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9、平谷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地址: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桃棚村

  公交:东直门乘852或918路至平谷总站,转乘12路可到

  自驾:京平高速路至平蓟路,夏鱼路左转前往

  时间:8:00-16:30

  电话:60939203或60968317

  门票:免费

  抗日战争时期,鱼子山、桃棚两个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以此为中心,先后建立4个联合县,是联合县县委、地委、区专署、十三团的常驻地,冀东专署专员焦若愚、军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常在此地指挥冀东抗日战争。在两个村建有兵工厂、印刷厂、银行、看守所、卫生所、供给处。1940年,在桃棚北山锯崖洞里成立了平谷县第一个党支部,组织人民开展麻雀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术同日寇进行斗争,有"铁北寨、铜南山、打不垮的鱼子山"的赞誉。日寇把这个根据地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多次围剿扫荡,两村有近二百名百姓惨遭杀害,两个村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97年平谷区开始筹建"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同年3月8日,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为该馆题写馆名。1998年7月7日正式开馆,原第十三专署专员焦若愚等出席开馆仪式。

  2011年3月为了纪念建党90周年,对"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冀东地委和联合县委旧址、公安科旧址"进行了恢复,建设了宣誓广场、锄奸广场、报国永生园。

  "平谷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

  1940年9月的一天深夜,县委领导李越之、西北办事处区委书记江东,在桃棚北山锯崖洞里主持平谷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大会。支部由5名党员组成,桃棚的王世勋、于希元、符运广、王世发,鱼子山村的谢凤宽。王世勋任党支部书记。在李越之、江东的带领下,面向党旗宣誓。

  "冀东地委"旧址

  1940年9月,建立冀东西部地分委,书记先后为田野、李子光,委员王少奇、高易等。1943年7月改称第一地委,书记李子光、宣传部长方治平、组织部长王大中。1944年12月改称第十四地委,书记李子光,地委领导常在此开会或研究工作,指挥冀东西部抗日斗争。

  "联合县委"旧址

  1940年11月,中共平(谷)密(云)兴(隆)联合县县委在此建立,地分委副书记李子光兼任书记,组织部长李越之、宣传部长江东。1942年11月改称平(谷)三(河)密(云)联合县,李越之任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王光远,宣传部长江东,1943年7月改建平(谷)三(河)蓟(县)联合县,县委书记先后为李越之、谭志诚、尚痴、鲁夫。县委领导常在此开会,研究工作,领导联合县抗日斗争。县长为李光汉,1944年底为季宁。

  "公安科"旧址

  1943年2月平三密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县委设社会部,政府设公安科。刘向道任社会部长兼公安科长。公安科负责全县的锄奸、反特和情报工作。公安科设看守所,1944年8月公安科改为公安局,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先后为刘向道、李庭。1944年初,针对日军派遣特务、奸细混入革命队伍,公安科展开锄奸反特运动,共审理内奸、特务、叛徒等246人,其中处决190人,教育后释放56人。运动中我公安人员采取政治攻势,奸特人员多人公开或秘密自首。至1945年3月,争取特务、伪乡长、警务队等伪职人员118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