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艺术通道:好奇心青年摄影群展

导语 此次Go East Project 与黄昏黎明俱乐部共同策划的“好奇心”展,集合了上述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共十位青年摄影师的作品,集中探索“好奇心”这一话题在当代摄影中的实践。

北京艺术通道:好奇心青年摄影群展

展会时间:
2014年11月8日——12月9日
展会地点:
北京 东城区 山老胡同14号
费用:
免费
报名方式:
http://www.douban.com/event/22907708/

  活动详情

  展览时间:2014年11月8日——12月9日

  开幕:2014年11月8日(周六)15:30

  地点:黄昏黎明俱乐部(DDC)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山老胡同14号

  联系电话:010-64078969

  参展摄影师:胡晓琴、黄东黎、九口走召、Kayan Kwok、李超瑜、李毓琪、林味熹、马寅妮、吴舢锟、杨青青

  策展人:何伊宁

  开幕嘉宾乐队:自画像乐队

  有关“好奇心”的摄影

  “好奇心是一个模糊的激情:它是一种隐藏在对知识的探索背后的良性冲动,以及对新奇和陌生感声名狼藉的渴望。”这是艺术展《好奇:艺术与求知的愉悦》(Curiosity: Art & The Pleasures of Knowing)在英国Hayward Gallery举办时为“好奇心”下的定义;而在中文的辞典中,“好奇”一词带有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新奇而感兴趣,或有喜欢标新立异之意,取自汉王充《论衡·案书》:“好奇无己,故奇名无穷。”

  2013年,美国光圈杂志(Aperture)第211期则把专题聚焦在摄影的“好奇心”上,编者在刊首页上这样写道:“摄影曾在很长时间成为那些拥有好奇心的摄影师选择的媒介,但同时也适用于他们的观众,因为,一张照片足以挑起或平息一个人的好奇心。”理查德·卡明(Richard Cumming), 这位最早引起我对摄影的趣味进行长期关注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便开始用布景的方式将物件之间的联系重现出来,从而制造出富有电影幻像的视觉语言。不久之后,我迷恋上了摄影艺术家胡安·冯库贝尔塔(Joan Fontcuberta)一系列荒诞离奇且意味深远的作品, 冯擅长利用观众的好奇心大作文章,他在过去三十年的生涯中使用广告,博物馆陈列和科学刊物的视觉语言,结合现实与虚构来编造的纪实摄影的叙事,一致挑战着象征权威的科学。好奇心驱使着人们去认识这个世界,摄影更成为探索未知的动力。在不久前于上海所举办的上海影像艺术博览会上,作为观众近距离地观看到NASA宇航局的探月照片,我在浩瀚的登月影像中找寻视觉上的刺点,极度地满足了好奇心。

  好奇心时而源自人们最直接的感观体验,摄影师林味熹则对照片的维度发起了疑问,尝试通过《立体声——一串线索引发“声”》,帮助观你我找寻日常生活中一连串看似无关,实则紧紧相连的感官体验。 Known Unknowns来自平面设计师胡晓琴平日里对周围景观的极致捕捉,周围五光十色的世界在她的独特视角中变得抽象化,从而转换成一张张似乎从现实环境中抽离出的图样(pattern),亦成为她特有的影像风格。与此同时,好奇心也伴随着摄影师对周围环境环境的悉心观察和亲身经历,在影像上衍生出更深层次阐释。杨青青的《闪烁》则聚焦在她偶遇的细小闪光的物件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不由自主地将它们拍摄下来,再经过重新编辑赋予其全新地生命。而在台北摄影师李毓琪的《温差》作品中,粗颗粒的影调既暧昧又温暖,将冷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生活拉近到观者眼前。在《温差》成型前,李毓琪从未想过它会成为一组作品,更没有什么创作论述,只与摄影师身体的感知相关,而这感知即是她拍摄的初始,与自我,与他人。

  城市始终都是摄影师探索发现的游客场,马寅妮于伦敦传媒学院学习摄影时所拍摄的作品Mark8:24, 通过对城市生活物质表面的强烈展示来达到对于表象下人类真实精神生活的探求。强化色彩和触觉的感受,来挑战视觉本身可以做到怎样的引导观者进入不同的心理层面,带给观众无限的好奇。此时此刻,夜晚的城市又是另一番景象,年轻摄影艺术家九口走召从2013年开始在夜晚拍摄城市中女性的身体,在《夜游》中,九口将女性柔弱的躯体置放在夜幕下的城市建筑之中,尝试用视觉影像上的强烈对比来映射他对消费主义大都市下自身独立性的思考。而在美国小镇Walla Walla生活了四年的年轻艺术家李超瑜, 则将相机对准小镇那些熟悉且平淡无奇的建筑,Domestic Nightscape捕捉并放大了夜晚建筑不同光源的明度对比和色彩交织。使得白天千篇一律的中产阶级住宅在夜幕下变得不再枯燥。它们原本呈现的单调的纯物质性开始变得抽象,直到两者以完美比例融合。

  记忆中的片段时隐时现,在不经意间勾起摄影师们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世的思考。记忆与现实、真实与虚构相互堆叠交织着,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真实的追求驱使年轻摄影师黄东黎对现实的二次思考, 参展作品《表象之外》是关于现实与记忆的非线性的叙事,揭露隐藏在日常现实之下事物存在的微妙关系。而在吴舢锟的作品《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中,他尝试用抽象的影像来挖掘停留在脑海深处的童年探索欲,对摄影师本人而言,这部作品更像是一个潜意识日记,一点一点把私密的精神碎片抖落出来,似乎影像中的时空一直停留,能远远地看到过去地自己。亦有艺术家通过数码拼贴,将照片和各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创作出趣味十足的作品。A Poster A Day 是一个365天的创作项目,来自香港的年轻艺术家Kayan Kwok通过将1900-1970年代的老照片进行再创作,虽然作品并非适度摄影本身的讨论,但却是有关如何用拼贴将奇思妙想、神秘或过去的状态带到一个多维的空间中的实践。

  此次Go East Project 与黄昏黎明俱乐部共同策划的“好奇心”展,集合了上述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共十位青年摄影师的作品,集中探索“好奇心”这一话题在当代摄影中的实践。 作为一个致力于搭建摄影平台的线上机构,Go East Project鼓励年轻人通过摄影的媒介去挖掘身边世界里的种种议题,同时,我们通过与黄昏黎明俱乐部的合作,力求用群展的方式带给观者以共鸣。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